1. 影響顏色復制質量的主要因素 |
圖文中印刷機上進行復制時,影響復制圖像色彩的因素很多,如:網點擴大,印刷色序和疊印,油墨色相和實地密度,油墨溫度和粘度,供水量(膠。,紙張性質,印版版面深淺,印刷壓力等。
1.網點擴大
在印刷中,總會發生網點擴大,但擴大量超過一定范圍時會產生很多質量問題。這種網點擴大會降低圖像的反差,并使整個圖像變深,暗調網點糊死,使復制色相急劇變化,當印刷中各色圖像網點同時擴大時,圖像整體變深。當只有其中某色網點擴大時,復制圖像將產生偏色,例如:品紅色版網點覆蓋率在中調發生擴大,50%的網點變成55%時,印刷圖像色彩偏紅,肉色變成偏紅色,中性色變成淡紅色,綠色變臟。印刷壓力和實地油墨密度都影響網點擴大。印刷壓力微小變化會使整個印刷圖像產生明顯變化;實地油墨密度增加時,網點擴大增加,對圖像中調和暗調色彩產生很大影響。
2.印刷色序和疊印
彩色圖像印刷中,油墨是一色一色疊印的,疊印不良會產生色彩偏差、混色和層次紊亂。印刷色序排列對疊印色效果影響很大。對于多色印刷機,各色油墨印刷間隔時間短,后印色油墨是疊印在先印濕油墨表面,屬于“濕疊濕”的印刷狀態。在疊印色中印在紙面的油墨比印在濕墨層表面的油墨占有優勢。兩種顏色的油墨只要顛倒一下色序,疊印色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就可能不同。如青色和品紅色油墨疊印,先印青后印品紅,疊印色偏青色;先印品紅后印青,疊印色偏紅色。
為了獲得好的疊印效果,色序排定后還要合理的安排各色油墨的粘度。
3.油墨色相和實地密度
印刷生產中使用的油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偏,使印刷圖像產生偏色,應盡可能采用色偏少的油墨進行彩色印刷。印刷圖像表面實地油墨密度大小決定印刷圖像階調和色調再現范圍。實地密度越高,階調和色調再現范圍越寬。實地密度小,使圖像色彩飽和度降低,疊印色彩變弱。
4.油墨的溫度和粘度
印刷圖像復制中,油墨粘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一般凹版印刷采用液態油墨,輸墨裝置中沒有勻墨和竄墨機構,油墨粘度通過向油墨槽中添加適量溶劑進行控制。膠印和凸印一般采用粘性油墨,這種油墨粘度很大。為了使油墨均勻地由印版向紙張表面傳遞,膠印和凸印機都有勻墨和竄墨裝置。油墨在這些裝置的輥子之間傳遞和被打勻的過程中,受到擠壓、剪切而分離。輥子為克服油墨的內摩擦力而作功,而使墨輥表面溫度升高,被傳遞的和被打勻的過程中,受到擠壓、剪切而分離。輥子為了克服油墨的內摩擦力而作功,而使墨輥表面溫度升高,被傳遞的油墨粘度隨之下降。油墨變稀后,輥子表面載墨量減少,傳遞到紙張表面的墨量減少,使印刷圖像階調和色調發生變化并破壞了印刷圖像的一致性。有研究表明:印刷機開機印刷后,印刷圖像產生色彩偏差60%的原因屬于墨輥溫度變化引起的。
5.膠印水墨平衡
膠印生產水墨平衡直接影響圖像復制質量。水量小會使印版起臟、糊版;水量大使油墨乳化,使印刷圖像色彩飽和度降低。 |
2. 印刷圖像色彩的檢測 |
彩色印刷圖像的色彩是由黃、品紅、青三原色油墨按不同比例疊合形成的。一般測量印刷圖像色彩時不是測量畫面上的顏色,而是測量與印刷圖像同時印刷的質量控制條?刂茥l一般放置在印張的拖梢處。用測量儀器檢測控制條相應色塊可以獲得印刷質量信息,如各原色油墨的實地密度、疊印率、網點擴大、網點密度、中性灰還原、反差等參數,以判斷圖像階調和色調復制情況。
測量印刷圖像色彩時有三種測量方式,即密度計測量、色度計測量和分光光度計測量。
1.密度計測量
密度計是分色、制版和印刷中的主要儀器,這種測量方式一直是印刷工業最常用的客觀評價質量的形式,密度計價格便宜,應用廣泛。密度計測量顏色表面時,只能獲得印刷中某一原色油墨的相對量,它不能指示被測顏色的色相。密度計測量值不與各種表色系統相聯系,因而不能用色彩語言描述被測顏色。在顏色測量和評價中,密度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標準的顏色測量儀器。
2.色度計測色
色度計是通過對被測顏色表面直接測量獲得與顏色三剌激值X、Y、Z成比例的視覺響應,經過換算得出被測顏色的X、Y、Z值,也可將這些值轉換成其它勻色空間的顏色參數。色度計是一種帶有三個寬帶濾色片的特殊密度計。由于儀器自身器件及原理方面厚在一定的誤差,使顏色測量值的絕對精度不好。但由于其價格便宜,仍是應用廣泛的測色儀器。
3.分光光度計(光譜分光光度計)測色
分光光度計測量顏色表面對可見光譜各波長光的反射率。將可見光譜的光以一定步距(5nm、10nm、20nm)照射顏色表面,然后逐點測量反射率。將各波長光的反射率值與各波長之間關系描點可獲得被測顏色表面的分光光度曲線。每一條分光光度曲線唯一地表達一種顏色。也可將測得值轉換成其它表色系統值。分光光度計是一種靈活的、理想的測色儀器。目前,國外一些印刷機配備的印品色彩質量檢驗的測色儀器就是采用分光光度計。
|
3. 控制印刷色彩質量的方法 |
印刷生中,紙張、油墨及印版等印刷圖像質量的制約因素。當這些因素已定的情況下,在印刷機上進行圖像復制生產時,怎樣控制印刷圖像色彩質量呢?
1.根據上體生產情況,調節印刷壓力
根據印刷圖像復制質量要求、紙張厚薄、印版等條件調節印刷壓力,使圖像網點得到最佳再現。
2.合理安排色序
目前,多色印刷一般采用墨、青、品紅和黃色序或青、品紅、黃和黑色序。這種色序使色彩復制更容易精確實現。墨層厚度由小到大排列,如膠印中采用黑、青、品紅和黃色序時,油墨層厚度分別是:黑墨為0.8μm,青墨為0.9μm,品紅墨為1.0μm,黃墨為1.1μm;油墨粘度由大到小排列,如黑墨1188Pa,青墨488Pa,品紅墨為477Pa,黃墨為147Pa。油墨粘度不能滿足排列要求時,可對油墨粘度預先進行調節。
3.校準印刷機
根據打樣張和既定的印刷條件調整印刷機使印刷圖像效果與印張一致。 |
4. 印刷機印刷過程中,控制色彩復制質量 |
印刷過程中,影響印刷圖像質量的變量很多,為了彌補這些變量產生的不利影響,目前較為先進的印刷機如德國海德堡、羅蘭和日本三菱等生產的印刷機主要調節三個參數:輸墨裝置的溫度、供墨量和供水量。
1.輸墨裝置溫度控制
有些印刷機中配備或可選配輸墨裝置溫度控制裝置。在輸墨過程中,竄墨輥既轉動又竄動,因而它的溫度升高最多,溫度控制時,一般是在竄墨輥軸芯通入冷卻水來降低溫度,使墨輥表面溫度保持穩定,從而保證穩定的供墨量。有些印刷機除竄墨輥外還墨斗輥中通入冷卻水降溫。
2.供墨量控制
印刷圖像表面實地油墨密度大小直接影響復制色彩質量,實地油墨密度大小受供墨量(印刷圖像表面墨層厚度)大小影響。隨著墨層厚度增加實地密度也在增加。到達某點后實地密度將不隨墨層厚度增加而增加?梢罁∷D像表面控制條的質量信息來調節供墨量(墨層厚度)的大小。
目前印刷機墨量自動調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墨斗輥整體出墨量和墨輥各局部區域墨量的調節。整體墨量調節保證了印刷圖像整個畫面階調和色調的正確復制,由于印刷圖像在整個版面上分布不同,各區域對油墨量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沿墨輥軸線方向將墨斗輥分割成若干小墨區,不同的墨區送出的墨量不同以滿足圖像各局部區域對墨量的不同需求。
3. 供水量控制
膠印印版水量大小必須控制。水量大小應隨印刷機印刷速度、供墨量等不同而不同,以保證水墨平衡,使印刷圖像不發花、色彩飽和度好、不糊版。調節水量大小時是通過改變水斗輥的轉速來實現的。
|
5. 油墨不耐光的變色和褪色 |
油墨在日光的照射下,其色彩與光亮會不同程度發生變化的,絕對耐光而不改變色調的油墨是沒有的,在強烈的日光作用下,一切油墨的顏色都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這種變化可分為兩種類型。
1. 褪色:在太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油墨耐光性差,失去了原有鮮艷的色澤,顏色變淺成為灰白色。尤其是淺顏色的油墨和四色版套印時黃和紅兩種顏色褪色較快,而青色和黑色褪色慢一些。
2. 變色:與印刷品油墨墨色褪色相反,在日光的作用下顏色變化得深暗了,色彩也改變了,人們把這種變化稱之為變色。
|
6. 乳化對印跡色彩的影響 |
膠印印刷印版離不開用潤濕液潤濕印版空白部分,膠印是先上水后上墨,用水就難免出現乳化現象。油墨乳化之后色澤會減淡,但是,在水分蒸發后卻能恢復原來色澤,故水分越大,乳化量越大,就會引起變色。特別是乳化程度完全不同的色墨調在一起,變色的現象尤為突出。 |
7. 紙張的性質與印跡復制的關系 |
1. 紙張的表面平滑度。紙張表面平滑度與印跡復制有密切關系,不平滑的紙面往往需要較大的壓力,才能使油墨與它具有良好的接觸情況。如油墨粘度、流動性、墨層厚度保持一定的量,增加壓力常使印跡鋪展面積增加,同時,紙張的低凹部位,卻仍舊接觸不良,例如:銅版紙和新聞紙在同一印版所印出來的印跡效果有較大差異的,可以明顯地對比出不同的復制效果。
2. 紙張的吸收性。紙張的吸收性的大小,也與復制效果有直接關系,通常在印刷質地疏松的紙張時,如果油墨流動性大,粘度小,紙張就會吸收較多的油墨層連接料,如果毛細孔的直徑大于顏料顆粒的直徑,那么,連顏料也會被吸入,這就使印跡的飽和度減少。需要適當提高墨層厚度。但是,增加墨層厚度,在壓印的瞬間卻又會引起“鋪展”,影響印跡復制效果。吸收性小的紙張,能使墨膜的大部分呈現在紙張表面,使印跡墨層有較好的飽和度。
|
8. 紙張的滲透性對色彩的影響 |
紙張滲透性大,會使墨層厚度減薄,紙張表面毛孔大,還會使部分顏料顆粒同時被滲入紙內,因而色澤有減淡的感覺。為此,使用表面粗糙,質地疏松的紙張,而油墨流動性又大的紙,要注意變色。 |
9. 顏料不耐熱的影響 |
油墨在干燥過程中,亮光快干型膠印油墨是以氧化結膜型干燥為主。膠印油墨干燥之前有一個固著階段,油墨的氧化聚合是放熱反應,干燥過于快時則會放出許多熱量,如果熱量散發得慢,就會使不耐熱的顏料變色。例如:金光顏色油墨變暗,失去原來的光澤。
在印刷時收紙臺上印張成垛的堆放,由于堆放得過多,中間部位的印張油墨氧化聚合放熱反應,熱量不易散發,溫度過高放在中間的部位變色較多。
|
10. 燥油對印跡變色的影響 |
淺淡顏色的油墨屬于冷色調,淡黃、翠綠、湖藍等間色墨,不要用紅燥油,因為紅燥油其本身帶有較深的紫紅色,會影響調淡色墨的顏色。
白燥油看上去呈白色,但是氧化結膜后呈淡棕色,如果白燥油用量較多話,印跡干涸后會有偏黃棕色的可能,而深顏色的油墨如青、黑、紫色用紅燥油顏色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
11. 油墨不耐堿對印跡色彩的影響 |
印刷的紙張PH值7,呈中性的紙張是最理想的,一般無機顏料制造出來的油墨耐酸、堿性比較差,有機顏料耐酸、堿性較好,尤其是中藍、深藍墨遇堿則會褪色。中黃遇堿顏色變為偏紅,燙印的電化鋁箔、印金遇到堿性物質則會變成古黃色,沒有光澤性,往往紙張偏弱堿性較多,在印刷后期裝訂制作遇到含有堿性的粘合劑、如果包裝裝潢印刷產品是包裝堿性物質如肥皂、香皂、洗衣粉等物質,都要考慮油墨的耐堿、耐皂化的性能,孔雀藍油墨耐堿性較好。 |
12. 印刷品的存放及使用過程中的變色因素 |
大多數印刷產品長期存放,難免會呈泛黃色的現象,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紙張中纖維含有木質素多而變色。如:新聞紙印刷的報紙最容易變黃色、且發脆。
2. 膠印四色網點套印的彩色印刷產品,大多數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天長日久,風吹雨淋,室外的高溫侵蝕等,由于顏料不耐光、不耐熱,而變色或者褪色
|
13. PS版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
上臟
1) 顯影不足
2) 不適當的上膠
3) 水滾布太臟
4) 油墨太軟(。嘤椭。
5) 氧化:著水、著墨處理時,版表面出現墨斑。版“太干”。版從水輥吸墨
6) 印刷中起臟:潤版液中膠不足
7) 滾筒周圍起臟條筋:檢查潤版系統/墨輥 圖像著墨不良,圖文不受墨
1) 圖文部分上膠太粘
2) 過量使用版面清潔劑
3) 潤版液臟糊
4) 油墨缺乏耐濕性,應更換油墨
5) 印版與橡皮輥壓力過大
6) 使用了過量濃度的潤版液或酒精
糊版
1) 油墨乳化
2) 油墨和潤版液兼容性不好
3) 潤版輥上有洗滌劑或清潔劑
4) 水輥設定不當
5) 潤版液與紙張反應
版磨損,圖文過早地破壞
1) 曝光過量
2) 滾筒包襯過多,墨輥設定太大
3) 版清潔劑、溶劑或橡皮布清潔 劑不兼容
4) 滾筒或橡皮布太硬
5) 腐蝕性油墨
印刷中版開裂
1) 滾筒上版松動
2) 版被折或安裝不合適
3) 版砂目方向錯誤
4) 版子襯墊滑動
網點增大
1) 曝光不足或顯影不足
2) 軟片與版接觸不好
3) 供墨量過大
4) 版或橡皮布襯墊過厚
5) 著墨輥設定太硬
6) 潤版液太弱
網點損失
1) 曝光過度或顯影過度
2) 軟片與版接觸不好 |